SS1型电力机车(韶山型)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SS1型电力机车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的N6O型电力机车,首台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但因质量不过关未能批量生产,此后20多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跳出了仿制的框框,于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1958年至1988年间,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了826台韶山1型机车。
韶山1型机车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度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主型电力机车,并开创了中国铁路以“韶山”命名的干线电力机车家族的生产历史,其研制经验为以后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出厂,定型为6Y1型,编号001,命名为韶山号。6Y1型机车设计为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采用低压侧调压开关调压,功率为3 900 kW,最大速度为100km/h。机车出厂后随即赴北京,在新建的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但引燃管整流器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
研制电力机车的首要条件是决定供电制式,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电压25千伏、频率50赫兹的交流供电制式仅在法国和前苏联国内少数铁路试用,中国曾经考虑采用当时最普及3000伏直流供电,但经过详细论证,最终决定采用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在苏联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国决定以苏联当时最新型、刚投入批量生产的N6O型电力机车为原型,结合中国铁路的技术规范进行仿制。考察团在完成电力机车技术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预定任务之后,于1958年6月回国组成了电力机车设计处,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展开了电力机车的研制。
1968年4月27日,原铁道部批准自008号机车开始,6Y1型电力机车正式定名为韶山1型,并于196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在1975月7月1日,参与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通车典礼的机车就是008号机车。在生产过程中,田心机厂、株机所又根据机务段的实际运用经验,对韶山1型机车进行了许多改进。1971年,从韶山1型061号机车开始进行第二次重大技术改进,1976年,从韶山1型131号机车开始进行第三次重大技术改进。
“韶山1”被铁道迷简称为“韶幺”,及后又利用谐音昵称为“芍药”。早期版本的韶山1机车的头灯是圆灯,车型牌上为中文字样的“韶山”及数字序号,被昵称为“大芍药”;后来这些都进行了调整,头灯改为方形,车型牌改为英文及数字序号。
SS1型机车现已经全数淘汰,有保留机车在博物馆展示。
撰写、整理与编辑:Ak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