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6型 (DF6)

东风—DF, 代号为“东风”二字的拼音声母缩写。


1984年,大连厂与英国里卡多咨询工程师公司已经开始合作,对装用于东风4B型机车的16V240ZJB型柴油机加以改进,并于1986年底研制出第一台16V240ZJD型柴油机,柴油机装车功率为4000马力(2940千瓦)。该台柴油机样机先后在198712月和19882月顺利完成了按国际铁路联盟标准规定的UIC1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ORE360小时耐久试验按照合同规定的进度,大连厂于19881月完成机车的施工设计,随即开始试制。同年8月起,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电气设备陆续运抵中国并开始装车。首两台样车分别于198812月和19891月完成总体组装,并进行了初步试验工作;同时,新机车由铁道部正式命名为东风6型。198945日,首两台东风6在大连机车车辆厂举行了落成典礼大会。

首两台样车出厂后,随即配属沈阳铁路局大连机务段进行运用考核试验,并将东风6ND5编入同一个车队,投入沈大铁路运用,以客观比较和评价东风6的性能。19899月,铁道部选取了东风60002号机车,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的机车定置试验台上进行了牵引热工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东风6柴油机的运用功率和机车标称功率都略高于ND5,牵引性能较好,起动牵引力和持续牵引力分别比东风422.75%112.5%,并在很宽的速度范围内具有较高效率,实测机车轮周效率达到35%以上,而在相同运用条件下油耗率指标与ND5相当,机车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八十年代世界上同类机车的先进水平。但在同年的一次国内运动之后,东风6的合作项目遇到了巨大挫折。

之后,铁道部督促大连厂继续东风6的研制并将其最大程度的国产化。19919月,第三台东风6试制成功,国产化率达96%,除进口价值3万美元少量配件和生产原材料外,其余总价值80多万美元的配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为了验证国产化机车的性能和质量状况,机车出厂后经过初步牵引试验后,于19923月至4月在大连内燃机所的机车定置试验台上进行了牵引热工性能试验;并在19948月配属大连机务段进行运用15万公里考核试验,担当大连至大石桥区间货物运输。1994年,大连厂向铁道部申请试制第二台国产化东风6并获批准;199510月,第四台东风6出厂后同样配属大连机务段投入3万公里运用考核。

试验和运用结果显示,国产化机车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目标,某些参数例如油耗率、牵引力等虽略低于首两台采用通用电气公司进口部件的原装机车,机车总体性能相差不多,但可靠性就明显不如之前的两台原装车。一些国产化的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屡坏屡换,例如国产化喷油泵不能使用,迫使再次向英国订购;抱轴瓦出现裂纹需重新制造等诸多毛病。铁道部最终因为国产化之后的东风6的国产部件的合格率达不到要求而没有批准量产。不过东风6的技术还是被大连厂消化吸收,随后被应用到东风4D和10D的设计上,中国内燃机的设计水平还是因此得到了进步。

东风60003号机车停用后被封存于大连机务段,至2009年中开始整修外观,于2010年进入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的沈阳铁路机车陈列馆保存展示。而0004号车则在2012年的时候“起死回生”,改号为0006号并改了涂装,重新投入使用。



图片作者:(图1)大连机车,(图2)DFH3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图1:DF6型内燃机车



图2:DF6型机车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