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7B型 (DF7B)
东风—DF,代号为“东风”二字的拼音声母缩写
DF7重型柴油机车投入批量生产后,配属地区和使用范围越趋广泛,DF7不仅仅担当车站的调车作业,并开始扩大到干线小运转或铁路支线运输作业。但是由于中国部分铁路干线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并有较大的坡度,为了适应实际运用需要, 1989年,二七厂在东风7型的基础上,设计DF7B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装车功率为1 840kW,最高速度为100km/h,装备质量为135t,轴重为22.5t。机车仍然为外走廊式。可重联做干线货运机车(几乎实际应用中没有出现过)。1990年试制出样车,1991年开始批量生产。与DF7型机车不同的是柴油机采用二七厂和奥地利李斯特研究所合作研制而成的,装车功率提高到1 840kW(2 500 Hp),采用了不同的增压器,提高了冷却能力,加装了电阻制动,加装了第二操纵台,增设了机车重联装置等。
1992年,二七厂对DF7B转向架的旁承结构作了改进,并采用了磨耗型踏面,试制了适应小半径曲线线路的DF7B-3025、3026号两台机车,随后交付阳泉机务段试用。由于机车运用情况良好,铁道部机务局于1994年8月安排这两台机车转交柳州铁路局金城江机务段,在黔桂铁路金城江至麻尾区段进行双机重联牵引运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DF7B的牵引、制动、起动、爬坡性能均可满足黔桂铁路的运输需要。DF7B小半径曲线机车仅试制两台,其转向架结构后来被移植到自1995年起生产的DF7D。
随着中国经济和铁路运输的发展,京沪、京广、京哈铁路等铁路干线的货物运量迅速增长,为了缓和繁忙干线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同年铁道部决定通过调整机车类型、延长货物列车长度、提高牵引定数,在主要干线开行5000吨级重载混编货物列车。1992年9月,根据铁道部关于京广铁路石家庄至郑州间开行5000吨级重载货运列车的要求,铁道部、郑州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合作使用东风7B-3017、3018号两台机车,在石郑区段进行了双机重联牵引5000吨重载列车的大运转试验并取得成功。同年10月,二七厂对本来设计用于小运转的DF7B在车体、电气、辅助系统、管路、设备等方面,进行局部改进设计以适应干线货运需要,并于同年年底试制成两台DF7B干线货运样车(6001、6002),配属北京铁路局邯郸机务段试运用。
1993年3月,二七厂开始批量生产DF7B干线货运机车,至1994年3月停产,累计生产了72台(6001~6072)。
为了适应中国东北高寒地区运用需要,二七厂于1994年1月在DF7B基础上,对机车局部采取了加强防寒保温的措施,试制了DF7B-3044号机车并配属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机务段使用,并在漠河县最低气温零下43℃的环境下进行了防寒试验。截至1994年底,二七厂为加格达奇机务段共生产了12台DF7B防寒型机车(3044~3045、3048~3049、3050~3052、3072~3074、3086~3087)。
至此,DF7B拥有了小半径曲线型、干线货运型和防寒型3个版本的机车。
图片作者:闫安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