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8B型 (DF8B)

东风—DF, 代号为“东风”二字的拼音声母缩写。


1996年4月至10月期间,沪宁铁路、京秦铁路等繁忙干线率先展开了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的前奏,先后开行最高时速140160km/h的快速列车。为了配合铁路干线货物列车的提速,铁道部要求戚墅堰厂加快新型大功率货运柴油机车的研制,并尽快投入小批量生产。19973月,铁道部正式将新机车命名为DF8B型。

试验表明DF8B牵引5000吨货运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可达到80~85km/h,可满足干线货运重载提速的要求。为满足货运重载的需要,机车采取了增加轴重以增大机车粘着重量从而提高机车牵引力的办法。DF8B型机车可以通过加、减压铁的方法,方便地实现轴重为23t25t的转换。

另外DF8B还开发了应用于青藏线的高原型。20016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全面开工建设。由于当时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在进行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时,客、货运机车的初步选型是按戚墅堰厂的DF11DF8B为基础进行,青藏铁路高原柴油机车的研制任务最终落在戚墅堰厂。早于20011月,戚墅堰厂已经开始对高原柴油机车进行调研、设计,并于20023月完成了技术设计。

高原型DF8B是以普通DF8B为基础,进行高原适应性设计改进,以满足青藏铁路机车运用的需要。机车在装用原有的16V280ZJA型柴油机基础上使用ABB公司生产的TPL61-A30型增压器,满足在海拔5100米机车功率不小于2700千瓦的技术要求;同时,通过微机控制能使柴油机功率随海拔高度自动修正,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下的柴油机功率,并增设双机制动重联和双管供风系统。机车不加装压铁,轴重23t200210月底,戚墅堰厂完成2台样车的试制。同年117日,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将这两台机车定型为DF8B90019002号,与此同时戚墅堰厂并将其命名为雪域神舟

当时雪域神舟号曾经有望成为青藏铁路的主力牵引机车,但从20033月刘志军出任中国铁道部部长后,风向开始改变。刘志军上任后就提出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继续在原有基础上慢慢前进,而应该同其它行业一样,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最短时间内提高中国铁路的技术水平。对于青藏铁路这个高标准工程,刘志军明确提出要把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实现三个目标把旅客列车在全线运行时间压缩到最短;全线行车设备实现免维修;沿线基本实现无人管理。与此同时,政府于2004年底决定作出对青藏铁路提前一年通车的要求,可靠性成为决定青藏铁路设备采购的重要标准,使得铁道部在部分设备的采购上最终放弃了国产设备。对于高原铁路机车的采购,铁道部采取了全部整车进口的方式,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和EMD竞标,最终通用电气于200410月获得中国铁道部78NJ2型柴油机车的订单。

此外,为了配合山区铁路运输,DF8B还进行了径向转向架的研制。1995年,铁道部立项进行内燃机车径向转向架的研制,由戚墅堰厂和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研究所合作研制。2001年初,第一台装用径向转向架的DF8B-7001号机车在戚墅堰厂出厂,其后资阳厂也通过了与美国的技术合作,引进美国EMD公司的HTCR径向转向架技术,研制出了两台编号分别为55075508的径向转向架版DF8B,试验后均没有投产。

2002年至2006年间,戚墅堰厂共生产了12DF8B高原型(DF8B-9001DF8B-9012),目前分别配属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和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机务段。


 

图片作者:

(图134Akira ZHONG

(图29)闫安,

(图8) 转载自杂志 《Railways Illustrated

(其他)不详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图图1:DF8B型内燃机车

 

   图2:DF8B机车的侧面


图3:DF8B型机车车头特写



 图4:DF8B型机车的转向架



图5:在现有的DF8B型机车上,还试制了配备径向转向架的DF8B型机车



 图6:配备了径向转向架的DF8B机车



图7:带径向转向架的DF8B机车就只有三台。并没有投入真正的使用



图8:高原型DF8B型机车,专门为青藏线而设计



图9:DF8B型机车正面